news center新闻中心

广州南沙 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举办 湾区之心 “芯”兴向荣

发布时间:2024-10-07浏览:

  

广州南沙 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举办 湾区之心 “芯”兴向荣

  目前,南沙区在芯片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测以及应用端等关键环节均已布局重点企业,初步形成大湾区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已基本形成“1链条+1政策+1园区+1基金+1智库+1活动+1院校”的7个“1■★”产业发展格局。目前,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已在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集聚,初步形成芯片“一条街”的态势。

  作为南沙代表企业在论坛上发言的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芯粤能是国内最大的面向车规级和工控领域碳化硅芯片制造和研发企业。

  联晶智能、芯聚能★★◆、南砂晶圆、晶科电子……在芯粤能所处的万顷沙片区■★◆,不到1公里长的正翔路上,一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在此集聚,这里正是南沙打造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这两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粤港澳大湾区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南沙在整个大湾区芯片产业,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中有较为全面的布局◆■★,已经落地衬底★★■★、器件以及供应模块的多家相关企业■◆◆■★。未来我认为也会继续延续这一产业链◆★★★■,结合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芯谋研究总经理景昕表示。

  在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总投资约12亿元,建筑面积约23■★■■■.39万平方米的南沙科创中心芯新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该项目将建立适应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系统★◆,提供满足从中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需求的各种生产研发空间,让南沙半导体芯片产业生态变得更具活力。未来,越来越多的“南沙芯◆★★★◆”将由此走出。

  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介绍了南沙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并对投资环境进行了推介★★。

  论坛上◆★■,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华润微电子总裁李虹、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等知名专家嘉宾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此外◆◆,论坛还设置了汽车芯片分论坛、设计/EDA/IP分论坛、化合物半导体分论坛、设备材料零部件分论坛■■■◆★★。

  10公里之外◆■◆■★★,万顷沙保税港区加工制造业区块西南部,一个1■◆.97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逐步建起■◆,一条从制造、封装到下游应用的碳化硅材料和芯片全产业链逐渐成形。

  依托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在各级政策的支撑下,南沙正积极探索自己“向芯突围”的路径■★,助力广东实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战略目标。

  6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批7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启用,包括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以及广州市全域互连与网联智能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材料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集成电路设计工具(EDA)重点实验室,多所实验室与芯片设计、制造与应用息息相关。

  芯片投资,需要资金支持。南沙发布了国家新区首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政策体系★■★★■。一方面,提出含金量高的共性核心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经营发展◆■◆,如新型研发机构补助最高1亿元,企业落户奖励最高3000万元,企业进驻重点集聚区给予最高3年免租扶持。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集成电路、独角兽企业等方面■★■■■,推出了10余项特色专项政策,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比如,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强芯九条”,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落户奖励最高3亿元、融资跟进补贴最高500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补贴最高3000万元。

  “南沙正从投资热土变为投资沃土。”芯粤能总裁徐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南沙贴近市场、贴近应用◆■◆■★★,是我们企业决定落地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南沙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也让我们安心留下来。芯粤能在落地南沙以后得到了■◆‘落地即开工’、项目专班指导以及优先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我们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这让我们觉得选择南沙没有选错。◆★■”

  芯片制造,需要人才储备。南沙积极更新人才政策★★■■■,构建集成电路人才培育、集聚体系。

  ◆◆◆■“我们希望依托南沙位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重大政策优势,和以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和投资机构★■,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工业电源、光伏发电等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宽禁带半导体芯片制造为核心◆■◆,在南沙区建设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测基地,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协作生态圈。”肖国伟在此前采访中表示。

  他介绍,在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上,南沙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紧抓广东大力建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长制”,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了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先导装备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覆盖半导体设计、材料◆★★■、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在国内率先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形成“芯”兴向荣发展态势■◆。

  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在南沙汇集、碰撞,为南沙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能级持续提升。

  “目前芯粤能已签约COT客户10余家★★,并即将完成4家客户规格产品的量产。”论坛上★◆■,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透露★◆,公司碳化硅晶圆芯片生产线已顺利进入量产阶段,各系列车规级和工控级碳化硅芯片产品的测试数据良好,正陆续交付多家客户送样验证,预计年底前完成月产6英寸碳化硅芯片1万片的产能建设★◆◆■。

  下游应用领域的联晶智能项目也已建成投产■★◆,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及自动驾驶的智能LED车灯模组★◆■■、高端封装部件、新型显示器件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同时依托晶科电子(母公司)在LED倒装芯片、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方面的技术储备,从上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角度形成光、热一体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成功攻克半导体光源◆★◆◆“光密度及热密度★■★■★”的难题。

  聚焦芯片产业链上游最紧缺的晶圆衬底环节,广东省唯一一家可以规模化生产碳化硅衬底晶片的企业南砂晶圆也落地于此★◆◆,其量产对于南沙乃至整个广东芯片产业链的完整与实力的壮大,具有重大意义。

  芯片研发,需要技术支撑。南沙加快推进南沙科学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积极链接各方资源,◆★■“芯”新活力不断迸发。

  2021年,芯粤能面向车规级和工控领域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在南沙落地。一期投资35亿元,打造24万片6英寸和24万片8英寸碳化硅芯片生产线多万辆新能源车的“用芯◆★”需求。

  就在前一天◆■★★,《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正式印发。《规划》提出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逆变■★◆◆、能源互联网、新型显示等方向,加快功率元器件、先进封装和关键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制造业企业向南沙科学城集聚,创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芯晨大海”产业集群是重要着力点,而集成电路则是其中关键一环。

  几天前,《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一周年成绩单公布,包括芯片在内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落地被列入十大标志性成果。

  此外,随着南沙区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南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研究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6月17日,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在南沙花园酒店开幕,论坛以“南沙芯声◆★■★,聚势未来★■”为主题,500多名行业专家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行业组织、高等院校等代表齐聚一堂★◆★,为中国、为南沙的集成电路产业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5月11日◆◆★,新修订的《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印发,对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支持◆◆★■。此外★■,南沙也正在抓紧制定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加速芯片制造人才在南沙的聚集■★◆■★。